《网络与新媒体学》辅修专业介绍(2025版)


一、《网络与新媒体学》辅修专业介绍

开设部门:国际传媒艺术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主要提供学生专业的技能训练,掌握网络运营,策、采、编、摄、评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积极和网络世界进行互动,同时在策划创新上能够应对未来跨媒体合作的挑战。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新媒体创新思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理论及实践技能,具备新媒体内容策划、舆情分析、融媒体运营与国际传播等核心能力,熟练运用数据可视化、智能工具与多语种传播技术,胜任政务、商业、国际组织等多元场景下的跨平台内容生产与传播。具备“新媒体+”的融合创新能力,能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有效应对跨媒体协作与全球化传播挑战,成长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复合创新型的现代传媒人才。

核心课程: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理论与实务、图文创意设计、新媒体信息采写、全媒体摄影、全媒体摄像、新媒体内容编辑、新媒体与用户研究、新媒体广告创意、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AI实务、PS实务、非线性编辑、新媒体直播、新媒体运营。

教学资源:以国际传媒艺术学院为依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媒体运营实践相结合,完善了知识结构,着重培养适应时代具备竞争优势的复合型新媒体传播运营专业人才。教学设施完备,拥有融媒体演播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新闻录播室、摄影实训室等传媒实验室组群等专业授课场地,教学设备覆盖拍摄、灯光、收音、稳定、传输到导播切换的全流程专业影视制作系统,具备高质量、多场景的创作能力。配置以全画幅相机、专业灯光音频设备及实时导播系统为核心,体现了高规格、系统化和适应复杂制作需求的特点,满足学生开展各项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汇聚了一批具有业界经验与学术影响力的双师型教师,为高素质复合型新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就业方向:《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学士学位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较高的新兴媒体运营实践能力。毕业生可以胜任新媒体运营、内容生产和品牌宣发、网络舆情公关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及其他新媒体公司、各种传媒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平台媒介传播、运营等任职能力。

二、《网络与新媒体》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指导性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社会公德和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生理素质上要求具有敏锐的新闻发现力,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心理素质上要求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意识和抗压能力;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具有全球视野、人文素养和求实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生要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接受网络传播实务技能训练,拥有全媒体运营思维,具有社会实践和学术科研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1)  较系统地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础知识和艺术;

(2)  掌握网络信息采写和编辑、评论的基本业务能力,摄影、摄像、后期等图像创作及处理的能力;

(3)  了解新媒体运行规律,中外文化传播的发展动态,并通过熟练掌握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发布来实现宣发、公关等传播的能力;

(4)  具备新媒体领域职业道德,恪守伦理规范,熟悉新媒体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  掌握智能媒体技术与数字化工具,能够熟练运用AI工具提升新媒体生产效率。

2、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少而精、学到手、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和“实践为主、兼重理论”的现代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增强竞争实力。

 

《网络与新媒体》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
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主干
课程
1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2 21      
2 新媒体信息采写 4 42      
3 全媒体摄影 4 42      
4 PS实务 4 42      
5 全媒体摄像 4   42    
6 AI实务 4   42    
7 新媒体直播 2   21    
8 新媒体内容编辑 4   42    
9 新媒体概论 2   21    
10 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 4     42  
11 非线性编辑 4     42  
12   新媒体广告创意 2     21  
13 图文创意设计 4     42  
14 毕业实践 2     0  
方向
课程
15 新媒体与用户研究 4       42
17 新媒体运营 4       42
18 学术活动 2       0
19 学位论文 4       0
  合计 60 147 168 147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