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W050101)
一、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学科门类为文学,专业类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14门(其中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74学分。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毕业环节和实践性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颁发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符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主考学校按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
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初步从事本学科研究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具备宽阔的文化视野,能运用专业知识,在本学科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和文学创作、传播以及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
序号 | 课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 | 00037 | 美学 | 6 | |
2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
3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
4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
5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
6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
7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
8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9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
10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
11 | 00769 | 中国传统文化 | 5 | |
12 | 04311 | 创作基础(实践) | 4 | |
13 | 04323 | 书法基础(实践) | 4 | |
14 | 11213 | 语文教学研究 | 6 | |
15 | 00000 | 毕业考核(或论文\综合实践\实验\实习等) | 10 | |
为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建议在以下四类实习中挑选一类进行短期实习,并写出不少于3千字的实习报告:(1)中小学以及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实习;(2)媒体或文化、出版机构实习;(3)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4)与专业相关的调研活动。
1.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进行毕业考核。
2.综合考试注重考核应考者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论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8千字,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联系实际,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论文须经审查答辩后评定成绩。评定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方法,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四、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考试计划对应衔接表
(一)2025年10月起执行新考试计划后,在依据《衔接表》进行课程顶替基础上,在籍未毕业考生根据专业新考试计划报名参加未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后,按照专业新考试计划申请毕业。
(二)2025年10月考试起报名的新生,按照新考试计划要求参加考试,无需使用课程项替。
旧考试计划课程 | 新考试计划课程 | 备注 | ||||||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W050101 |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W050101 | |||||||
序号 | 课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序号 | 课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2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
3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
4 | 00037 | 美学 | 6 | 4 | 00037 | 美学 | 6 | |
5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5 | 0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6 | |
6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6 | 0053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7 |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7 | 005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7 | |
8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8 | 00540 | 外国文学史 | 6 | |
9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9 | 00541 | 语言学概论 | 6 | |
10 | 00015 | 英语(二) | 14 | 10 | 00536 | 古代汉语 | 8 | |
11 | 00567 | 马列文论选读 | 6 | 11 | 04311 | 创作基础(实践) | 4 | |
12 | 0081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 4 | 12 | 04323 | 书法基础(实践) | 4 | |
13 | 08101 | 新闻采访与写作 | 6 | 13 | 00769 | 中国传统文化 | 5 | |
14 | 08103 | 影视艺术概论 | 7 | 14 | 11213 | 语文教学研究 | 6 | |
15 | 07562 | 报告文学研究 | 4 | |||||
16 | 10543 | 散文创作与研究 | 4 | |||||
17 | 00058 | 市场营销学 | 5 | |||||
18 | 00181 | 广告学(一) | 4 | |||||
19 | 00634 | 广告策划 | 6 | |||||
20 | 00642 | 传播学概论 | 6 | |||||
说 明 |